4. 如何決定癌症的治療策略
角聲癌症關懷編寫
癌症的治療牽涉許多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齡及身體健康狀況、癌症的部位、期別、可以使用的治療方法,及副作用對患者的影響等等。通常,腫瘤科醫生會為患者先做一系列的檢驗,才能建議一些可行的治療方案。並且他會解釋各種治療方案的利與弊、有效機率、副作用等等。因此,患者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和知識,他可以研讀相關資料,以便和醫生一起討論,再選擇一個他認為合適的治療方案。通常每一種治療方案或藥物使用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時會有不同的效用;有些人會很有效,有些人稍微有效,有些人完全無效。醫生會用“有效機率”(Response Rate)來說明他建議使用某個方案或藥物的原因。例如,醫生可能建議使用某一個藥物在過去的經驗裡,對百分之六十的患者有效,所以這個藥物的“有效機率”是60%。
醫生通常會針對患者的癌症使用“有效機率”較高的治療方案或藥物。使用該方案或藥物數次之後,醫生會再一次檢驗患者,如果患者的腫瘤縮小或擴散部位減少,醫生會在患者身體能夠承擔的狀況下繼續使用該藥物以期達到病狀完全減除(Total Remission)的目的。如果該藥物或方案無效,醫生會再試用其他藥物或治療方案。
治療期間患者要注意自己身體情況的變化,如有異常的疼痛、發燒、咳嗽、出血、疲憊等現象時要馬上告訴醫生,以便查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即便患者一時得到病狀消除,他也應當接受定期檢查,以便在癌症復發或轉移的初期便能及時發現。患者要能積極地面對癌症,同時也不要掉以輕心,因為患者最知道自己身體的情況和變化。
如果醫生試用的幾個方案或藥物都不能奏效時,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s)。這時,患者應與醫生討論該臨床試驗的利與弊,治療對身體的影響,是否當地的醫院可進行,以及保險公司是否付費等問題。雖然臨床試驗並不保證有效,但至少它還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此時,向其他腫瘤專科醫生徵求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就非常重要。患者應當以開放的態度與醫生一同來面對這些重要的決定。
癌症治療期間,患者可能會得到許多親友的建議嘗試輔助和另類療法。例如,有人會介紹偏方、食療、健康藥品、或者練氣功等方法。這些沒有經過科學驗證的方法大都使用個人見證來吸引患者。有時,病人或家屬在患得患失的心態下會把他的希望放在這些未證實的方法上,甚至到一個地步會捨棄正統的治療方法。這種「希望不要錯過任何治療機會」的心態是很平常的,但患者應當有智慧分辨才好,免得存僥倖的心但卻喪失癌症治療的先機或財破人亡。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http://www.tbca-npo.org.tw/information.asp?id=32 有一篇關於另類療法的中文文章可供參考。美國國家輔助和另類醫藥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也有網站 http://nccam.nih.gov 提供英文的資訊供懂英文的讀者查詢。如果患者對輔助和另類療法有任何問題,要主動與主治醫師商討。
癌症治療是一個科學也是一個藝術。每個患者的治療過程都是獨特的,因此患者要與腫瘤專科醫生配合,積極地參與他的治療方案。即便治療無效時,患者仍然可以選擇安寧療護(Hospice Service)在醫護人員和家人的照顧下,平安地走完一生。癌症可能傷害身體或奪去生命,但信耶穌的人有祂同行及祂所賜永生的盼望,心裡才能有真正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