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應安專欄談溝通(1)- 聆聽的技巧
聽覺是人類最早就擁有,但卻最後才離開生命的能力。胎兒早在母腹之內,人就能聽;然而人在心臟停頓之後,腦電波顯示聽覺猶在。可見聽覺是上天對人的一種特別恩賜。
能夠運用聽覺去了解病者心聲,再配以合適的回應;病者心中的苦情/苦結便得以釋放。這種運用上天聽覺恩賜,紓解困苦中人心結的方法就是聆聽。聽覺是天生的,但運用聽覺去幫助人,就確實需要一些聆聽技巧了。
面對晚期癌病患者,醫生需要懂得頤養醫術;護士則需要掌握頤養護理之道;而屬靈關顧者首先必須懂得細意的聽、學會如何管理自己內心的情緒,再者,他還要知道如何帶著愛心,以聆聽技巧進入病者心處、最後以真理的能力回應病者苦情,藉以釋放他們的困擾。
換言之,晚期癌病聆聽必須包括下列四方面的技巧:
■ 細心靜聽病者心聲组要兼顧病者的言語、情緒和行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性格,而他們面對死亡威脅的態度,亦往往因人而異。因此,屬靈關顧者需要以細心觀察的態度,找出病者透過言語、情緒及行為所流露出來的性格,並了解其心聲。切忌「將心比己」地去假設病者的心情;在尚未聆聽之前,便出言安慰。
■ 管理聆聽者自己的內心情緒组在探望病者之時,必須完全放下自己的情緒,全心全意傾聽。關顧者切忌在探病時,將自己過往的人生感受代入,以致觸景生情,甚至哭泣流淚。
■ 以跟進問題方法(verbal following call)進入病者心結之所在组為了回應病者的言語、情緒或行為,關顧者需要提出跟進問題,或澄清病者語意,務求直抵病者心結之所在。跟進方法包括:
1.追問(furthering)例如:「還有沒有呢?」、「可否再多講一點..」
2.重述(paraphrasing)例如:「你剛才講的事,是不是這樣呢?」
3.以「是」或「否」問題(close-ended question)澄清病者心意;以開放式問題(open ended question),讓病者多表達心聲。
4.及時扯回話題,好使病者能集中講述心意。
5.以病者的心意作出小結,務求明白病者心意。
■ 以真理能力,釋放病者心結组最好在經過多方聆聽,為病者禱告後,才提出聖經真理的教導,並為病者禱告。切忌在未能完全掌握病者心結的情況下,就急不及待提出教導,或者輕率地作膚淺的結束探望禱告;因為這樣做只會使病者感到進退失據。
聽覺是恩賜,聆聽就是運用這種恩賜來釋放病者的心結。真正的聆聽是:必須暫停了關顧者的思想、掛慮、期望、論斷和記憶;在那一刻,全心投入病者內心世界,完全為病者而活。
聆聽是要對病者先了解,然後才對他們的經歷表同情(empathy)。聆聽不是對病者經歷作身同感受之即時反應(sympathy)。尤其需要留意的是,也許病者的情況會勾起我們的往事、過往的感受;但我們切忌把自己當年感受,投入眼前病者的感受之中。總要記著,屬靈關顧者只宜全心全意為病者而活。
「先了解才表達同情」的意思,就是要及時又直接地回應(response)病者的心結問題;而不是未經細心聆聽,便隨心中感觸作出反應(react)。聆聽是運用聽覺的技巧,是安慰人的方法,讓我們帶著感恩的心來使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