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是很普遍的現象,人人都知道「痛」是什麼。可是,晚期癌病患者對痛的感受卻是因人而異,是一種不能輕易理解的淒苦情緒。所以探病者宜知道:

痛的基本知識: 首先我們要整體全面地看待「痛楚」。一般人的痛楚包括以下四大部分:

■ 生理:癌腫瘤擠壓神經;體重劇減;其他病徵如嘔吐、作悶等。

■ 心理:恐懼、緊張;憂傷、哀慟;憤恨、無力感。

■ 人際:自閉、畏縮;言語傷人/討好他人;放棄。

■ 心靈:失去生存意義;信仰崩潰;失落感。*

很多人以為痛楚是心理的問題,屬於醫生和藥物控制的範圍;而探病者既不是醫生,又不是藥劑師,就算來到病者面前,也只有為他們空焦急的份兒。殊不知探病者若能細心聆聽,針對後三大部分病者痛楚的根源,及時和適當地回應;原來探病者亦可以為病者「止痛」療傷呢!

與病者談痛的技巧: 與病者談痛的目的在於明白病者的感受和情緒,讓病者知道我們願意痛其所痛,願意與之同心祈禱。當在病者生理上痛楚受控制的情形下,我們就可以和病者談「痛」。

1. 要找出病者心理上苦痛的程度 — 我們可以問病者:「如果以0至10來表達痛苦遞增的程度;那麼,你的痛苦程度是多少呢?」我們可以從數目字的高低,來了解其痛苦的輕重。

2. 找出病者生理上苦痛的方式 — 我們可以問他們,痛楚的方式是怎樣的?請病者描述其痛苦情況。究竟其痛苦是屬於長期痛抑或陣痛?是似遭受重物壓著的頓痛?抑或針刺的痛呢?詢問的目的並非診斷病情,而在於讓病者訴說其痛苦感受。

3. 細心聆聽病者語氣中流露出來的情緒 — 人際和心靈上的重擔,要知道這部份的傷痛是不容易表達的。探病者宜觀查,從旁印証,不宜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去查詢,以免病者反感。請記著,我們必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完全為病者傾耳而聽,才能找出弦外之音,了解病者的苦結。

4. 清除對止痛藥的誤解 — 這部份是關於醫藥的知識,探病者宜先從醫生、護士及藥劑師處得到協助,為病者清除種種誤解,以消除病者在生理上逃避「止痛」的障礙。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誤解:

■ 病人以為患癌必會有痛楚,因此病者要認命,接受痛楚。(其實,癌病不一定帶來痛楚,要視乎患處觸及的神經系統情況而定。)

■ 病人以為止痛藥如嗎啡等會很容易上癮。(其實,患有癌病而有痛楚的病人,使用嗎啡等止痛藥是不會上癮的。)

■ 病人擔心痛楚加增等同癌病加劇,因而刻意否定痛楚加增的事實。

■ 害怕打針而拒絕用止痛藥。(其實,止痛藥可以用口服,藥帖或靜脈注射等方式進行,不一定要打針。)

■ 害怕止痛藥有太多副作用而拒絕用藥。(無可否認這類藥物是有副作用,例如意識昏沉、嗜睡、便祕等。不過,有些副作用在服藥後一周便會消失;至於便祕問題可請教醫生協助解決。)

 

細心聆聽是起點,與晚期癌病者談痛,則是進入病者內心苦結一個重要階段。若能掌握技巧,有智慧地進行交談,我們便可以了解病者心結,與病者共同面對痛苦了。

*備註:摘自麥瑪士達大學醫學院Elizabeth J. Latimer醫生:Humane Medicine Vol. 6,no.2, no.3 Spring ,Summer,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