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瓊瑜採訪報導

Lily的身體狀況一向不錯,很少生病。二零零四年感恩節前夕,她正在餐館工作時,忽然發現自己罕見地流了鼻血,機警的她立刻求醫。剛開始時,醫生認為這可能是空氣乾燥所引發的症狀,開了些噴鼻劑給她,但Lily的症狀並沒有改善,甚至還持續性地咳血,醫生見情勢有異,立刻安排Lily接受專科醫生檢查,檢查結果讓Lily差點昏厥 ─醫生發現她罹患了鼻咽癌。

值得稱幸的是,Lily的癌症尚屬早期階段,經過妥善的治療,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康復。由於Lily沒有健康保險,醫生將她轉診到一所由政府設立的醫院,在一連串的檢查之後,開始漫長、艱辛的放射線治療﹝以下簡稱放療﹞與化學治療﹝以下簡稱化療﹞。

放療一個星期,Lily就無法吞嚥食物,必需藉由腹部植入體內的胃管補充Boost﹝一種補充營養的飲品﹞,到第三個星期,她連喝水都有困難。開始化療之後,一天吐上十幾二十次成了家常便飯,往往把先生剛由胃管注入胃裏的Boost吐得精光,一星期體重就驟降十三磅,整個治程中體重更是減少了三十磅,連站立、走路的力氣都沒有。

此外,放療與化療造成的全身疼痛也成了Lily日夜揮不去的夢魘。她無法入睡,坐立難安,往往必需倚靠打嗎啡來減輕疼痛。此外,她的身體功能在治療過程中也受到許多損傷,例如失去唾液、脖子無法轉動、嘴吧幾乎張不開、舌頭因細菌感染腫大如鬆糕、嘴唇脫皮….等等。種種的痛苦,讓Lily覺得自己彷彿快活不下去了。

但這些磨難,並沒有打垮Lily。家人與朋友的愛,帶給她很大的溫暖與力量,支持她堅定地朝康復之路邁進。在妻子最軟弱無助的時刻,Lily的先生二十四小時細心地照顧她,每隔兩小時藉著一次只能注入兩盎司的小針筒,慢慢地從胃管為太太補充Boost;抱著她上洗手間;為她打止痛藥;不斷地鼓勵妻子,告訴她:「不怕的,我不相信這場病真能把妳擊倒。」此外,兒子的懂事、貼心也讓Lily很辛慰。

考慮到家裏不能長期沒有收入,Lily鼓勵先生外出打工。為了讓先生放心,Lily試著自己照顧自己,剛開始時,她因無法行走,有如廁的需要時,只得忍痛爬行到廁所。

抗癌之路雖然艱辛,但對家人的牽掛,激起了Lily永不放棄的決心。她說:「兒子需要媽媽,先生需要太太,組成一個家不容易,生病後若放棄是不對的。」

放療與化療結束至今,Lily仍須努力克服副作用對身體造成的損傷。Lily告訴自己,要活下去,就要堅忍。為了讓體重回升,她忍著吞嚥的痛苦,強迫自己進食,她請先生將日本麵條煮爛,一小口一小口吃,剛開始時連一小瓢都吞不下,她一直流淚,勉強自己吃,半碗麵得花上兩個小時才能吃完。今年一月份開始,她也強迫自己吃米飯,並且堅持每天煲湯喝。

Lily表示,有很長一段日子,她每天的任務就是休息和吃。為了讓自己有體力,雖然全身疼痛,無法入睡,她仍強迫自己躺下來休息。因為吃得慢,且量不多,她每休息半小時就再試著進食。

在Lily和家人的努力之下,她的體重緩緩回升,到去年十二月已回到108磅,醫生同意為她拆除胃管,讓她不須再忍受二十四小時如刺在肉的痛,不過,為了避免再動手術,醫生建議不縫合胃管的插入口,讓它自行癒合,因此,拆管後好一段時間,Lily的傷口仍是疼痛難耐。

雖然Lily有很強的求生意志,但對於自己得到癌症,她曾無法釋懷,經常自問:「我沒做過虧心事,在過去的工作崗位上也幫助過許多人,為甚麼我會得到癌症?」她封閉自己,不讓朋友知道自己得了甚麼病,更不敢尋求幫助。

去年聖誕節,一位社工將Lily轉介給角聲癌友關懷網同工龔振成。龔弟兄安排一位蘇姊妹去關心她,他們不斷鼓勵Lily,為Lily禱告,提供Lily許多精神和實質上的幫助。Lily表示她以前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蘇姊妹的關懷和龔弟兄的禱告卻讓她深受感動,相信上帝是看顧她的,並且不再覺得罹患癌症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她一再叮嚀其他癌患朋友及家屬:「有癌症不是因為你做了任何錯事。癌症是可以戰勝的,要堅持,相信醫生,不要怕。如果需要幫忙,一定要告訴親友。」

為了減輕關節疼痛,今年初Lily找到一位專治關節疼痛的中醫師,但她無法持續負擔治療的費用,後來在龔弟兄的安排下,她終於有機會接受治療,讓疼痛得到不少緩解。此外,脖子不能自如轉動,以及嘴吧無法張開的問題,也在一位針灸醫生的治療,以及Lily每天忍痛練習轉頭、張口等努力下,得到很好的改善。

目前Lily每四個月到醫院複診一次,最近這兩三個禮拜,她的體力改善了很多。經過這場試鍊,Lily對生活充滿感恩,每天能夠坐在客廳看看電視,讀讀書,出門散步,與家人相聚,這些看似平凡的事,Lily都很珍惜。對於未來,Lily還有許多夢想等待實現,她也期許自己能夠成為其他癌友及家屬的幫助,陪伴他們走出癌症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