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海

gary chen“患難”是化妝的祝福?是的!如果有 神愛的洗滌,那更是永生的祝福,因為基督的愛是喜樂、是平安、也是大有盼望的。

身 為男人,事業順利、家庭美滿、妻子賢淑美麗、兩個幼女可愛貼心,人生夫復何求?在之前,這樣的幸福得來似乎很理所當然,卻沒有瞭解那是妻用「命」拼出來 的。直到有一天,我扛起「相夫教子」的責任,奔波於孩子、學校、廚房、醫院與工作時,才知道「賢淑」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因為「愛」與「犧牲」才能嘔心瀝 血、春蠶絲盡、蠟炬淚乾般的付出。

妻於2003年10月罹患罕見的「橫紋肌肉瘤」(Rhabdomyo Sacoma)屬第三期癌症,聽到宣判的一剎那,我及淑貞抱頭痛哭,陪同我們一起看診的嘉惠姊妹也與我們哭成一團。那日天氣微陰,我看到她體貼的帶了把 傘,她溫柔但堅決的安慰我們不要擔心,讓我們一起來走這條抗癌之路。從那天起,那高高為我們撐起的傘,就從來未曾停歇過,她在團契、及教會發起了7-11 愛心支援網(七天、廿四小時永不打烊),由弟兄姊妹登記可幫忙及支援事項及時間,她再統籌安排,就這樣一把又一把的傘撐了開來,在我們風雨飄搖的日子中, 為我們遮風擋雨,教會為我們發起禁食禱告,弟兄姊妹、牧者不停的以卡片、CD、錄音帶、禱告來提高我們的信心,孩子也因有人接送上下課,並且每天由雪卿姊 妹於孩子下課後來家裡陪她們作功課,使我們能專心就醫,精於廚藝的姊妹也輪流作菜送來給我們享用,種種照顧無微不至,蔚出一片彩虹般的傘海,我實在無法去 細數那撐起這片片傘海的每一雙手,因為感激的淚水早已模糊我的視線,我知那愛來自於同樣的根源-耶穌基督。

2003年12月我忽然接到父親心臟衰 竭去世的噩耗,晴天霹靂,海外遊子親恩苦於無法回報之時,連父親最後一面且不得見,此時偏又逢妻子正開始作放、化療之際,我的心真的是完全的被撕裂。所幸 妻子的大姊擱下台灣的工作趕抵美國來幫忙我照顧她,我才得以返台奔喪。出殯前夕,花店送來印著「聖迦谷羅省基督教會」送來的悼念花籃,飄洋過海的慰問,讓 我糾結的心得以鬆開,在家族中孤獨面對不同信仰,也能更加堅定自已的信心。

在治療期間,因妻需作52次連續放、化療,我們在UCLA附近租了間套 房,由她姊姊陪同照料,我則家裡、公司、醫院來回跑,生活一片混亂,所幸教會弟兄姊妹的支援,我們的家、孩子都有人照料。聖誕節前夕,某弟兄費心佈置的燈 飾,唰的一下,把我們的心都點燃,而插滿鮮花的客廳及教會孩子們精心製作的慰問卡,貼滿了整片牆,在Welcome Home的大海報下,讓我們眼前一亮,發覺這個屬靈的家真的不一樣,真的太美太好了。

2005年3月複診,醫生告知妻的腫瘤已消失,並且看不出癌 細胞。我們滿心喜悅,那知,今年7月,她的癌症再度復發,並且擴散至骨頭及腦部,造成半身麻痺緊急住院,醫生宣告無法醫治,我們眼見已攀爬出谷底的興奮, 突然間又跌入絕望的深淵。但妻子卻安慰我,生有時、死有時,一切神作主,因著感恩的心,要數算著每一天所享有的恩典。為了讓孩子及我們能珍惜著每一天的時光,並且減少我們對孩子 不在身邊照顧的憂慮,弟兄姊妹每天不辭勞苦,帶來美味可口的中餐補充我們的體力,也帶來可愛的孩子安慰我們彼此的心。看著五歲及九歲的幼女,興奮的像在醫 院野餐,爭著與媽媽窩在小小病床上一起撒嬌的景象,誰知在不久的將來,或要面對失去母親的呵護與殘酷,我真是於心不忍。小女兒問我,媽媽如果死了,我們還 可不可以常常看到她,大女兒卻揪著心放聲痛哭,告訴我回家要把功課先趕完,每天都要來陪媽媽。我不知道如何再去強忍那早已在眼眶打轉的淚水,男兒有淚不輕 彈,只是未到傷心時。

回到了家,弟兄姊妹的關懷慰問,依然不間斷,又擔心太多的探訪影響了我們休息的時間,還體貼的安排了探訪的固定時間,妻因輪 椅上下不方便進出,為了靈糧的餵養,牧者及弟兄姊妹也固定每星期兩次來家裡唱詩歌及查經鼓勵我們,弟兄姊妹那愛神的心,充滿信心及力量的禱告,讓我們一次 又一次的在沮喪中重新又再站起來。雖然妻子的病情加重,但我們領受於教會弟兄姊妹的關懷與愛卻與日俱增,妻子的生病讓我瞭解了生命是多麼的可貴與脆弱,夫 妻之間無謂的爭執實在沒有必要。而神是多麼的愛我們,更從工作的忘我中回到了那愛我的妻子及子女的身邊,享受著久違的親情,藉由禱告讀經中領受神的話語與 安慰,找到力量的來源,也從弟兄姊妹的關懷、付出與扶持中感受到在主內合一的親情,撕裂的心在綿密的愛網中漸漸的癒合,並且有了更新的生命與人生觀。

我 的姊姊從電話中得知妻子癌症復發,醫生建議我們回家接受「安寧療護」,讓病患藉由止痛藥來減少疼痛,並能與家人有較好品質相處的最後時光時,一想到我既要 照顧半身癱瘓的妻子、兩個幼小的稚女還有公司時,不禁悲從中來,她在電話中哭了起來,決定要從台灣過來照顧我們。蒙神憐憫,她有一位善良的好老闆,願意支 持她,建議她在照顧我們之外,如有餘力,可就近聯絡美國客戶,照樣支薪。我何其所幸,前有妻姊,後有親姊,在最艱難的時刻,給予了骨肉親情的慰藉。

姊 姊來到這裡後,頗訝異我們在面對死亡及苦難中,還能擁有的喜樂、平安和盼望,與她之前所想像我們可能籠罩在愁苦、憂煩及絕望的心情中完全不同。這些日子來 朝夕相處,她在生活當中感受到那來自耶穌基督肢體的關懷、愛人如己,更勝於己,而且右手的事不叫左手知道的謙卑,還有那泉湧般細膩、體貼,叫人沒有負擔的 關懷,何能如此?我想她心中應已有了答案:因「這裡有愛」!